▲ 美國猶他州,軟體工程師Mike Caldwell展示其鑄造的現實版比特幣。(圖/CFP)
大陸中心/綜合報導
像搭了火箭一樣節節攀高的虛擬貨幣「比特幣(bitcoin)」,近來在中國大陸相當火熱,有廠商拿來買車甚至買房,但大陸媒體評論認為,從搶黃金到搶比特幣的現象「折射(反射)公眾焦慮」。
比特幣是一種網絡虛擬貨幣,數量有限,可以兌換成大多數國家的貨幣,也可以購買一些虛擬的物品,只要有人接受,也可以使用比特幣購買現實生活當中的物品。該貨幣系統在前4年內不超過1050萬個,以後的總數量將被永久限制在2100萬個之內。
2008年剛出現時,比特幣幾乎一文不值,1美元平均能夠買到1300個比特幣,因為物以稀為貴,今年初到4月,比特幣從13美元一路狂飆至250美元,但在4月10日短短的30分鐘內,比特幣就從260美元跌至135美元,跌幅高達48%,風險相當大,此後價格一路攀高。
東京Mt.Gox交易所27日公告,1個比特幣的價格已經飆到1073美元,相當於台幣3萬元,1年內飆漲80多倍,數年間則是上漲了超過100萬倍,引發不少投機客搶進,被稱為「史上漲得最快的貨幣」。
有報導指出,目前中國比特幣每天交易量佔了全球市場的一半,其中有個叫「比特幣中國」的國內比特幣交易網站,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平台,最高日交易額超過2億元人民幣(約台幣9億8000元)。另一家比特幣交易網站火幣網統計,近日總交易額大於1000萬元人民幣的貴賓用戶中,有40%為女性,「中國大媽」的形象再次現身江湖。
大陸新華社28日報導,「中國大媽」從搶黃金到加入炒作比特幣的行列,「各種跟風理財的背後,折射的是公眾理財焦慮」。因為大陸A股表現持續低迷,且房市限購政策不放鬆的環境下,大陸民眾投資管道狹窄,讓不少人選擇投入高風險新興理財商品上,包括比特幣、P2P(個人對個人)理財產品。
P2P融資平台本質是債權,雖然每年投資報酬率可達10%以上,不過風險也不低,中國人民銀行25日便對P2P借貸企業「劃出紅線」,防止不合格借款與非法集資等問題。
這篇報導說,大陸也不只瘋炒比特幣,連藝術品、紅酒與手錶投資也是熱門,都是高投機性理財項目。人行副行長易綱日前在參加論壇時,曾就比特幣發表看法說,比特幣很有特點,具有「啟發性」,但人行近期不可能承認比特幣的合法性。
大陸目前是比特幣主要交易國之一,約有6成是用美元結算,另有31%則以人民幣兌換。比特幣在大陸遭到炒作,一方面是老百姓對財富縮水的焦慮與日俱增。另一方否也反映出大陸民眾資金在狹窄的投資管道下,寧願選擇高風險的投機方式投資。
比特幣在2008年上市,是不依賴各國中央銀行、政府的虛擬貨幣,強調「去中心化、自我完善」的貨幣體制,且具有隱蔽性。若按照比特幣的總量管制概念,理論上應無通貨膨脹問題。